" Introduction of Photo Stacker ", July 7,1997, China Infoworld

Back

图像压缩大师--Photo Stacker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赵恺棣(Zhao Kaidi)
    当今的计算机世界,是多媒体的世界。而图像,则是多媒体的重头戏。看看你硬盘
上,以BMP、PCX、GIF 等结尾的文件已占了多少你宝贵的硬盘空间! 有无方法对它们进
行高效率的压缩呢?FAScinator Photo Stacker 便是答案!以下就以1.03 版本为例加
以介绍。
    FAScinator 是一小巧的软件,由21个文件构成,只有912K。安装后运行之,其主菜
单为一标准的Windows 界面。
    一、选择Open 项或按热键F2,弹出一对话框。Photo Stacker 可打开TIF、TAG、BMP、
PCX、GIF和JIF六种图像格式。在File Format、Directories、Files和File Name中选好
要压缩的文件格式与文件名,按Open 后,文件打开。
    二、选Compression 栏,Photo Stacker给出三种压缩法:
    第一种是使用最简单的Sequential DCT 压缩方法,其全名为 Sequenti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连续离散余弦压缩法),这是一种有损压缩,但可得到20~30倍的压
缩率。用此方法文件一次压缩完成。请选之(或按热键F5),弹出如一设置对话框。对话
框左边是压缩后输出文件的文件名与路径。右上角为压缩率调节,可直接用滑动杆来调节
选Compression Level)(或用户自己调节,选User Control ,然后选Quan Table ,弹出
压缩率设置表,用户可在此表中自定义压缩率。). 图的右边为取样率设置(Subsampling),
用以设定对原文件取样矩阵的大小。图右下为两种编码制,可供用户选用。全都设置好后,
选Compress ,压缩开始,主菜单下部的状态栏给出当前状态。片刻后,压缩完成,出现结
果对话框,从此框中可知原文件大小与压缩后形成文件大小,压缩率与压缩耗时。如选择
OK ,则压缩完全结束;如选View ,程序则马上把压缩好的文件解压显示出来。可发现,
在压缩率高达20 倍时,压缩后的文件与原文件在1:1 显示时看不出任何差异。
    Compression 栏的第二种压缩法是Progressive DCT ,即Progressiv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分步离散余弦压缩法),这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损压缩法,可根据
用户对文件的要求生成压缩率为20~200的压缩文件。按热键F6 启动此压缩法,弹出其
设置对话框。此对话框与上一项的对话框较相似,但右下多了Spectral Selection 一项。
选此项,弹出压缩率设置项。此设置项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设置多达16 级的压缩起止系数。
按表中要求设置好后,选OK 键设置生效(如以后还想使用此设置则可选Save 将它存盘)。
选Compress ,压缩开始。片刻后,出现结果对话框。选View 以观察压缩结果,如结果
满意,则选No 以结束压缩;如结果不满意,则选Yes 继续压缩,直到结果让人满意或
压缩次数达16 次为止。请注意,Photo Stacker 的每次压缩都是以原文件为基准的独
立过程,越压图像画面越精细,其压缩率也越低。
    Photo Stacker 的第三种压缩方法为Lossless DPCM 法,即Lossless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无损动态代码分析法)。此方法为一种无损压缩法,可提供
约2倍的压缩率。按热键F7 选用此法,弹出其设置对话框。关于压缩设置,用户只能
在两种换码制中选一种。请注意,由于此法为无损压缩,其费时较多,一般为有损压
缩耗时的2~4倍。
    三、主菜单的第三栏View 栏中,用户可设置图像的显示比例,并可选看当前打开
图像的一些信息,如图像长宽、类型、分辨率与文件大小等。
    以上便是Photo Stacker 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另外,Photo Stacker 对计算
机的内存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来说,Photo Stacker 要求当前可用内存为要压缩文件
大小的两倍。但请不要担心,当内存不够时,Photo Stacker 会自动用硬盘充当虚拟
内存,只不过速度会慢一些。


NOTE ! The article listed here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 of P.R.China!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t, contact the author directly !([email protected])
注意:此文章版权所有,详细情况请和作者联系。([email protected])

Emails are welcome [email protected]